"宛"姓氏的来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0:40:46

宛姓最早形成于上古,伏羲时,其师有宛华,黄帝时有大臣宛朐,其后皆为宛姓。春秋时期楚国有宛姓,是郄姓的别支,因封于宛(今河南省南阳市)而得姓。另,春秋时齐、晋、郑国皆有宛氏,可知宛姓初为大族。现宛姓多存于古楚地所辖地区即今湖南,湖北,安徽等地。
  宛姓族谱(网上搜集):
  日、从、光、启、象
  学、茂、志、敏、新
  传、家、友、毅、德
  富、贵、发、华、文
  另有一说(本人家传族谱):
  日、从、光、启、向
  学、茂、志、敏、新
  传、家、宜、树、德
  瑞、兆、庆、华、文
  进、修、昌、继、善
  经、世、永、承、恩

  明有宛嘉祥,庐陵人,举人,官思南府知府,为政有良策,政绩卓著,百姓立碑颂之。
  近有革命烈士:宛希俨(1903-1928)又名宛畏如。湖北黄梅人。幼时随父就读,14岁入武昌启黄中学,被推任校学生会主席,结识恽代英、陈潭秋等。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后,回黄梅召集旅外学生组织县学生联合会,开展爱国运动。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5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与旅宁同学吴致民、李子芬等在假期回黄梅,组织学生会,创办《黄梅》月刊,开办暑期补习班,发展党团员,建立了黄梅县的党团组织。1924年3月任青年团南京地委出版委员,领导成立进步青年组织合作社等。1925年1月中共南京支部成立,被推为第一任支部书记。参加国共合作,参与组建国民党南京市党部。5月被中共上海地委指派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担任省党部青年部部长。参加了上海五卅运动,6月4日领导组织南京万余学生集会声援,随后发动下关工厂工人罢工,是南京五卅运动时期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主要领导人。1926年1月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调任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兼任《楚光日报》主编,协助董必武领导开展工农运动,发动群众策应北伐军进占汉口。同年夏冬两次主持召开国民党汉口市党员代表大会,均任执行主席,并被选为市党部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兼任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及警卫团政治指导员。1927年上半年主编汉口《民国日报》,支持工农运